最近不少地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出现偏差,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化。对此,住建部在今年 1月 19 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,有关全国各省特色小镇建设一哄而上的报道比较多,要坚 决避免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。中机院认为,杜绝“房地产化”是发展特色小镇中的头号原 则,这是过去城镇化实践的教训总结,当前楼市库存积压也与此有关。
目前,各地高举小城镇“特色化”大旗,中机院不由得思索,小城镇建设是否非得“有特色”? 城镇是人口积聚的产物,人口积聚自然就有产业集聚,而历史文化特色也是人口和产业集聚后长 期沉淀的结果。因此,小城镇建设,首要原则就是顺应城镇化规律,驱动人口集聚起来,积聚是 首要原则。通过多方调查和走访,对小城镇建设有了新的体会。
例如:一个以谷物种植、牛羊养殖为主打产业的西北落后小镇。谈不上特色, 但小镇通往市县的公路入口边,建起了一排排新城墙,临街店铺是清一色古色古香的新建筑。同 学告诉笔者,历史上这里是秦汉古长城一个分支和驿站。但是,登高后无论从哪个视角看,也看 不到有古长城的断壁残垣。同学又告诉笔者,2016 年,附近几个镇都在建设类似的城墙。
看来,特色小镇建设的大潮已席卷到这里,主政者也在高举“特色化”的大旗,估计为了实 现“有特色”,也颇费心思和周折。问题是,尽管很难言有特色,但笔者老家这个小镇却是一派 繁荣景象。近几年,下属村组开始种植葵花、玉米、土地等经济作物,面向周边县市养殖和供应 牛羊。外出打工增加,土地承包普遍,大规模种植养殖让机械取代人力,农业产业化有了进展。 加上交通优势突出,中机院专家认为这个小镇近年来已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种植、畜牧产品养殖, 农牧产品集散和物流基地。同学告诉笔者,每到秋天,外地到小镇收购农牧产品的公司很多,带动仓储物流业和基地建设,人流量增加也带来了商贸、餐饮、酒店和文化娱乐繁荣。 同时,镇下属乡村,借助于街巷硬化、危房改造、安全饮水、通信村村通等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已与城镇融合。一方面,通过村村合并,集中建设临近柏油马路的新村,启动街镇规划, 新建居屋建设下水管道,居住和规划在向城镇靠拢;另一方面,村村合并让农村人口居住更集中, 村内零售商业、农资供给和储藏也开始发展;最后,人口集中也为新农合支持下医疗养老“补短 板”创造条件。
而且,集中居住也能改变因宅基地星状分布,造成农耕地碎片化,并将复耕的宅基地和耕地 整合起来,实现规模化、产业化种植。重要的是,集中和邻近公路居住,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成本 下降。
由上,中机院专家认为,打造特色小镇的战略很好,不仅能夯实城镇化基础,且正面示范效应和带 动效应显著。主政者不必挖苦心思地找特色、找由头来建设小城镇。只要顺应城镇化规律,不一 味地搞房地产,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,让人口集中和积聚起来,并加强医疗、养老等公共设 施建设,这也是好的小城镇建设模式。